糖友为什么要重视餐后血糖的监测?背后的原因不可不知!
时间:2025-03-01 14:30:05
来源:
广州科大中医医院
浏览:4842
在逆转门诊中,我们发现很多糖友对餐后血糖重视不够,日常往往只检测空腹血糖而很少检测餐后血糖。他们认为只要空腹血糖正常,那么糖尿病病情就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事实却是,即使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也有可能升高,而餐后高血糖和糖尿病并发症关系更密切。
相对于西方患者,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的特点,由于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胰岛素高峰延迟,糖尿病患者往往早期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同时,我们国人的主食主要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其供能比超65%,最常见的碳水化合物(如精制大米、面条、馒头等)的血糖生成指数(GI)>80%,属于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所以中国糖友更容易出现餐后高血糖。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正常的单纯餐后血糖升高患者占近50%,若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升高者统计在内,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约80%存在餐后高血糖。所以如果只是检测空腹血糖,将会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漏诊。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血糖监测中,如果只是检测空腹血糖,不仅不利于血糖的整体控制,还会给并发症以可乘之机。
人体从进食早餐开始到晚餐后,机体持续处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除过程,共持续约20个小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真正的空腹状态仅仅只有早餐前的4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一天中人体大部分时候均处于餐后状态,如果忽视餐后血糖的监测,会对身体埋下巨大的健康隐患。
首先,餐后血糖升高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大型临床试验均已证实,心脑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餐后高血糖是其独立高危因素。随着餐后血糖的升高,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也会明显增高。
其次,餐后高血糖对肾脏和眼睛的损伤很大,餐后血糖升高可以更好地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进展,餐后血糖越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就会越高,
最后,餐后血糖是血糖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血糖波动比持续性高血糖更能促使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研究显示,当餐后血糖增幅> 4 mmol/L 时,2 型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风险至少增加一倍,而餐后血糖达标,则可带来远期获益。
因此,大家须对餐后血糖予以充分关注和重视,即使空腹血糖正常或已达标,餐后血糖的监测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