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友为何更易发生胰岛素抵抗?
时间:2024-12-28 14:57:41
来源:
广州科大中医医院
浏览:5074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靶点之一。老年(≥60岁)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
在糖尿病发生、进展过程中,胰岛素抵抗加速了β细胞功能衰竭,导致糖尿病发生,并进一步加重了血糖控制难度。同时,胰岛素抵抗还是多种代谢相关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多囊卵巢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等)的共同病理基础。伴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增加,尤其是在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以及合并症。因此,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过程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造成胰岛素抵抗的诱因很多,除遗传、肥胖等共性原因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如下特殊机制导致更易发生胰岛素抵抗。
运动量减少
老年人由于体力和精力的衰退,往往缺乏体力活动。久坐与肥胖可导致肌肉内甘油三酯、饱和型二脂酰甘油和神经酰胺水平增高,从而促进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骨骼肌数目减少及质量下降
人体在40岁之后,肌肉量出现逐步下降,60岁之后,下降速度达到15%,肌少症和衰弱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肌肉内毛细血管及肌纤维数目减少、肌肉蛋白合成不足,导致代谢率下降,引发胰岛素抵抗。
内脏脂肪沉积加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内脏及腹部脂肪沉积逐渐加重,造成脂解增加,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增多,促进糖异生及抑制胰岛素的清除,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
合并用药影响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是多病共存群体,服药种类繁多。其中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部分抗肿瘤药物、抗精神疾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均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
与青年糖尿病患者不同,对于伴胰岛素抵抗的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目的更应该强调减轻内脏脂肪沉积、增加肌肉容积、合理控制体重、避免矫枉过正。其中,控制总热量是肥胖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措施,建议患者应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补充膳食纤维;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减重应配合适量的运动治疗,如保持每周至少 150 分钟(每周运动 5 天,每次 30 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健身舞等,一定要循序渐进,强度适中,量力而行,以达到在减重的同时肌肉量不变或增加的目的。
在药物治疗方面,要注意选择对糖、脂代谢影响小的药物,避免加重胰岛素抵抗,同时优先考虑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降糖药物,包括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TZD)等。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伴胰岛素抵抗,我院多在国家医药发明专利《仙鹤参芪中药系列配方》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根据老年患者临床特点及病情的不同辨证施治。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仙鹤参芪中药系列配方》能有效平衡机体代谢异常,清除糖毒性和脂毒性,增加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提高胰岛β细胞活性和敏感性,消除胰岛素抵抗的生理、病理基础。同时,《仙鹤参芪中药系列配方》还具有较好的减重效果,以及心肾保护作用,可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
总之,老年人群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胰岛素抵抗是其重要病理原因之一,在我国老龄化社会逐渐加深的背景下,深入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