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时间:2024-12-08 14:02:28
来源:
广州科大中医医院
浏览:382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全世界20~75岁人群视力损害致盲的主要原因。有数据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视网膜病变的致盲率为23.27%,为普通人群的25倍,而在盲人中则有10.7%是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
其致盲的原因多是患者血糖长期不达标,高血糖加速视网膜病变,出现新生血管以及玻璃体出血,因新生血管容易机化、收缩,对视网膜形成牵拉,最后导致视网膜脱落。
其实,我们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早在视网膜病变初期,就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信号,那是身体对我们发出的求救信息,但是很多糖友却忽视掉了。正因为忽视视力模糊背后的危机,错过治疗窗口期,才让很多人陷入失明等不可挽回的境地。所以在防治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树立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理念。
目前,西医治疗此类疾病,以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增加视网膜血流量为主,常见药物有羟苯磺酸钙、胰激肽原酶、前列腺素E等。对于进展性的视网膜病变或者已经进展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多采用激光治疗,以及玻璃体注射药物、玻璃体切除术等。这些治疗方式多存在遗留永久性瘢痕、不良反应多、疗效欠佳、长期使用易耐药、价格高等问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中医称为“消渴内障”或“消渴目病”,属于气阴亏损为本,气滞血瘀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
中医认为患病日久,肝肾阴虚,精血不能上承于目,目失濡养;或阴虚致虚火上扰,灼伤目络;或日久耗气伤阴,气阴两虚,因虚致瘀,血络不畅,最终伤及于目而成内障,导致视力下降。后期气虚水湿运化乏力,气虚不能摄血,可见视网膜不同程度水肿、渗出及出血,如不及时控制,会导致不可逆转的病理改变。
我们在临床上结合国家医药发明专利《仙鹤参芪中药系列配方》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病情的不同加减用药,针对视力模糊患者,以滋阴养血、益精明目为主;针对有眼底出血的患者,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同时因离经之血多为瘀血,加用活血化瘀之品。针对病程较长的患者,正气亏虚,在活血化瘀中酌情加入扶正益气之药。此外,若玻璃体浑浊,眼底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可加用软坚散结之品,使瘀血尽快消散。如此,根据患者表现得不同证候类型,分别予以滋补肝肾、清肝明目、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等治法,以平衡患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消除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视网膜病变风险因素,实现糖尿病逆转及康复,让糖友患者彻底远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失明的威胁!
最后,我提醒广大糖友,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根本,因此从发现血糖异常开始就应进行规范的专科治疗,科学用药,定期复查。平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管理,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比如戒烟限酒、避免危险活动、适量运动,补充适量的维生素等。总之,糖尿病患者应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害,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