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得糖尿病并发症, 除了血糖,这4个指标也要达标!
时间:2024-11-24 13:46:54
来源:
广州科大中医医院
浏览:7773
逆转门诊中,经常有很多糖友问,是不是只要控制好血糖,就可以远离糖尿病并发症了呢?当然不是的。因为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不是全部,要想远离并发症,除了血糖,还需要控制好以下4个指标。
血压
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中约60%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除显著增加脑卒中、心梗等心脑血管事件外,还会促进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进展。
因此,在糖尿病临床中,单纯降糖难以达到降低并发症风险的目标,我们还需在降糖的同时,兼顾血压管理。根据《成人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推荐,我们建议血压升高的糖友,当血压监测>120/80mmHg时,就需启动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减重、戒烟限酒、采用低钠饮食和增加运动量等;当血压≥140/90mmHg时,即建议及时给予药物降压治疗。
血压达标:6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血压不超过130/80mmHg;60岁以上患者不超过140/90mmHg。
血脂
血脂代谢紊乱引起的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增加,为糖尿病患者发生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首要危险;同时,高血脂还可通过多种途径诱发肾脏、视网膜、神经等靶器损伤,引发糖尿病肾小球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各类并发症。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空腹血脂谱,促进血脂达标,避免脂毒性对机体靶器官和组织的损害。
血脂达标:总胆固醇小于4.5mmol/L,甘油三酯小于1.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2.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1.1mmol/L。
血黏度
血黏度指的是血液的流动性,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液黏度增高、凝固性增强,由此引发血液阻滞、血管损伤、供血不足、局部缺氧等,引发一系列阻塞性血管病变。
脑血管堵塞会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或局部血栓形成,出现脑梗死(中风);心血管堵塞会导致心脏血液供应不足,可出现心肌缺血,引发心绞痛;肾脏血管堵塞,会导致肾动脉狭窄,出现糖尿病肾病,以及肾血管性高血压与缺血性肾脏病。
建议男性糖友控制在3.84-5.30mPa·s之间,女性糖友控制在3.39-4.41mPa·s之间。
体重
肥胖是糖尿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体重的增加,不仅可直接导致胰岛素抵抗,还能进一步加剧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风险增加。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BMI每升高1kg/m2,冠心病风险增加13%,腰围每增加1cm,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
建议糖尿病患者把体重保持在健康范围,即BMI<24千克/平方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治疗不能仅限于控制血糖,必须综合管理,应促使包括血糖在内的血压,血脂、血黏度、体重等全面达标,由此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风险。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都不同,达标的具体目标值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每一位患者的达标数值应根据专科医生的建议和个体化的治疗计划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