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出现尿酮体“+ + +”?需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时间:2024-09-28 16:15:37
来源:
广州科大中医医院
浏览:7517
尿常规是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检验其中之一,一般而言,尿常规检查中会包含尿酮体的检查。那么,什么是尿酮体,糖尿病患者的尿酮体出现“+”又该怎么办呢?
尿酮体(KET)是尿液中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的总称。人体中的酮体主要来源于脂肪,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一般情况下,机体是不会分解脂肪的,酮体的浓度很低,每100ml血中酮体含量低于 3mg(0.3mmol/L),一般血液和尿中酮体测定都是阴性。
对于普通人而言,尿酮体升高可能是长期饥饿状态或者是减肥,进食比较少引起的,也可能因为严重呕吐、腹泻和剧烈运动等突发因素。但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障碍,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降糖效用降低,导致葡萄糖利用减少,组织细胞缺乏能量,只能调动机体的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供能,由此引发酮体的增加。当酮体生成的量超过肝外组织的利用能力,引起血中酮体升高则可导致酮血症,酮体血浓度一旦超过肾阈值,即可产生尿酮,由此出现尿酮体“+”。
因酮体中含有大量酸性物质,如在体内堆积过多,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这是一种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常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及乏力等,我们在临床上主要根据血酮>3mmol/L,或者参考尿酮“++”以上,便可确诊。
虽然,尿酮体其相较于血酮体而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然而,尿酮体检测仍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在针对尚未发展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阶段的糖尿病酮症患者,该检测能够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
如果糖友尿酮体出现“+”,提示血糖控制可能不理想,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控制血糖。我院在临床中,多采用国家医药发明专利《仙鹤参芪中药系列配方》,进行降酮降糖治疗,一般1-2个疗程,即可有效纠正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达到降酮降糖的效果,消除酮症带来的恶心、头晕、头痛等症状。
如果尿酮体出现“++”或“+++”,提示血糖控制可能极不理想,应高度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可能,须立即就医,进行血酮及电解质系列检测,这时需严格按酮症酸中毒急性并发症处置流程治疗,防止高渗性昏迷及酮症酸中毒引起的休克及死亡。
最后,我们提醒广大糖友,当检测出尿酮体阳性时,不管有几个“+”号,都提示我们机体正处于高血糖状态,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持续性高血糖对身体造成持续伤害。待血糖平稳下降之后,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针对胰岛功能障碍具体原因,采取中医中药或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消除胰岛功能障碍病理基础,恢复自体胰岛素智能分泌,摆脱药物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