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高,如何治疗?
时间:2023-12-31 13:25:42
来源:
广州科大中医医院
浏览:7105
很多糖友到医院就诊时,医生都会要求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究竟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偏高,又该如何治疗呢?关于糖友关心的这些问题,我们约请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的医生,为大家做一个解答。
【专家解答】简单来说,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就是血液里的葡萄糖和红细胞里负责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化学物质。血液里的葡萄糖浓度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占总蛋白的百分比就会越大。人体红细胞的寿命差不多是3个月,所以 HbA1c的生存周期也是3个月。因此,HbA1c可反映近3个月人体血糖的整体控制情况。
一般认为, HbA1c在 4% ~ 6% 表示血糖控制正常。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建议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为<7.0%;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以及中国糖尿病学会(CDA)建议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是<6.5%。但对于有严重低血糖反复发作史、预期寿命有限(如晚期肿瘤患者)、有严重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放宽HbA1c控制目标。
根据我们的临床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与并发症有密切联系。HbA1c长期控制不好,会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并引起血脂和血液粘稠度的增高,使心脑血管、微血管等并发症风险变高。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也表明,HbA1c越高,患者发生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就越大。HbA1c每下降1% , 可使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降低37%,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风险下降21%。
由于HbA1c反映的是平均血糖水平,既包括空腹血糖,也包括餐后血糖、随机血糖。所以HbA1c偏高的糖友,应进行综合的干预治疗,在生活方面要注意控制饮食(限制主食、烹调油、肥肉等的摄入量);合理运动(坚持餐后适量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控制体重(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即为中心性肥胖。积极控制体重,有助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等,同时,做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日常监测。
如果经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HbA1c控制依旧不理想,应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尽快促使HbA1c达标。因为HbA1c升高,已经提示之前2-3个月血糖控制不佳,延误时间越长,并发症风险越大。
临床中,我院多采用国家医药发明专利《仙鹤参芪中药系列配方》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不同的HbA1c水平,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对其的贡献是不同的,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我们会根据患者HbA1c水平、病情、合并症、异常体征等的不同,进行个性化的辨证施治,针对HbA1升高的具体原因加减药物治疗,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可以有效改善空腹/餐后血糖水平,促使HbA1c达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小编】我们建议糖友患者每3个月应做一次HbA1c检测,如果长时间不监测,就不能及时发现HbA1c变化,HbA1c长时间处于较高的水平,可导致各种慢性并发症,如果HbA1c降低,就需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防止低血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