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耐量实验检查结果,糖友可看得懂?
时间:2022-08-12 13:28:59
来源:
广州科大中医医院
浏览:7558
糖耐量实验检查结果,糖友可看得懂? 众所周知,临床医学上的糖耐量试验检测,一方面可以作为患者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标准,另一方面也可以明确病人自身胰岛功能情况,故糖耐量试验一直被广泛运用。通常情况下,患者在做糖耐量试验时,分别会在喝糖水后的半小时、1小时、2小时抽静脉血查血浆葡萄糖。这时有些患者发现自己餐后2小时血糖竟然比1小时血糖高数倍,怀疑检测结果不准确,要求重测。其实并不然,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糖尿病专家针对此现象说道:“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更高,这是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现象。”那什么是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呢?
健康人即糖耐量正常者在接受葡萄糖静脉注射后,胰岛素的分泌高峰和血糖的高峰值相匹配,以保证人体正常的血糖平稳。一般来说,胰岛素呈双相分泌,一时相一般指进餐2-3分钟后胰岛素迅速分泌,持续时间比较短,大概在5分钟左右达到一个高峰;第二时相阶段,胰岛素分泌采用一边合成一边分泌的方式进行,开始后可持续30-45分钟。
医学上把胰岛素分泌一时相叫做快分泌时相,其对维持血糖正常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1相胰岛素分泌的胰岛素可快速到达肝脏,使肝脏胰岛素化,有力的抑制肝糖输出及酮体生成,对控制早期血糖升高非常重要,并可以进一步促进餐后血糖下降;此外,还能迅速激活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脂肪分解和游离脂肪酸释放,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包括升高幅度及持续时间)。总之,1相胰岛素分泌水平越高,对血糖稳态影响时间越长,也更能帮助减轻胰岛素分泌第二时相(慢分泌时相)的负担。
随着医学研究水平提高,已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分泌曲线和正常人的胰岛分泌曲线高峰显然是不一样的。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一时相的高峰,所以几乎把胰岛素分泌的负担都压在了第二时相上。这时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就出现了,胰岛素分泌延迟”是胰岛素分泌异常的一种形式,即胰腺对血糖升高变得不敏感、不能及时的分泌胰岛素,表现为胰岛素的分泌顶峰出现在进餐后2-3小时。它的直接影响就是会让肝脏和外周肌肉组织不能够及时和有效的去消化食物分解成的葡萄糖,出现餐后2小时血糖竟然比餐后1小时血糖高数倍的问题。
广州科大中医医院提醒您:人体出现胰岛分泌延迟,通常意味着体内的胰腺功能出现异常,常会伴随着胰腺疾病的出现,比如胰腺炎、胰腺癌等,建议出现胰岛素分泌延迟的患者及时去医院检测,以免人体内血糖严重上升,诱发不良的心脑血管疾病出现。我院以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胰岛功能障碍问题,通过国家医药发明专利配方《仙鹤参芪系列中药配方》和引进的《糖尿病胰岛靶向治疗技术》,可快速清除血液中的重金属毒素、炎症因子以及血脂污垢,经门诊统计,综合治疗2-3月后,显著提高患者机体胰岛细胞生物活性,促进胰岛细胞受体数目增多,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平衡机体代谢紊乱,消除体内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素智能分泌功能。